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咖谈 | GIS,当担负智慧城市操作系统之重任

超图集团 2020-02-04

本文刊登于2018年10月第59期《超图通讯》


郭仁忠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


未来超图等GIS软件企业应以GIS平台为核心,努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,其核心要素和能力为:数据集成与融合、可视化表达,以及开放式的二次开发环境。


城市,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之一,它承载着大量的建筑、人口、产业,以及各式各样的规则。如此庞大的一个机器,想要日复一日保持高效运转,并非易事。除了要将城市的内容分门别类管理外,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,借助科技手段,武装城市管理的“大脑”,赋予城市智慧之能。


智慧城市,顾名思义,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、分析、整合城 市运行核心系 统的各项 关 键信息,从而对包括民生、环保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服务、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,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,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,促进城市的和谐、可持续成长。


城市管理正在朝着精细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如今,智慧政务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公安……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演进,智慧城市已经环绕在人们四周,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。通过观察不难发现,大多数“智慧XX”都不可避免地应用到GIS技术。


GIS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发挥什么样的作用?在2018 GIS 软件技术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作重磅报告:《操作系统:智慧城市的GIS担当》,分享了他对智慧城市的一些思考。本刊特别采访郭仁忠院士,请他详细解读这一理念,并分析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方向。


智慧城市缘何需要操作系统


智慧城市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。郭仁忠院士认为要从城市化视角去看待智慧城市的发展。


“我的认识是,城市化是伴随农业革命发生的。”郭仁忠院士说,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定居、聚居,从而形成村庄,村庄演变扩大为城市。所以,城市化的过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。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,根据近年的数据,我们用11.2%的土地承载了59%的人口和75%的GDP。面对人口众多、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,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。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,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城市问题也越来越多。比如交通拥堵、城市灾害、贫富差距等。联合国经社署表示,管理好城市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挑战之一。


在ICT(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)驱动下,城市信息化发展每十年上一个台阶:1988年左右开始出现电子政务,国土部门、规划部门开始做数据库、信息系统,推行自动化办公;1998年数字地球、数字城市被提出;2008年智慧城市被提出。这是城市一步步进化的过程。


很多专家都曾对智慧城市做过定义,郭仁忠院士非常认可王家耀院士的提法——城市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经济、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,其建设有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基本阶段,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。


对于智慧城市架构,普遍认为需要有一个城市感知体系,广义上它是立体化的,包含地面感知、空中对地观测、社交网络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,感知产生数据,基于数据可以构建各种应用,如智慧医疗、智慧公安、智慧交通等,但前提是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加工,其中很多基础工作具有共同性。


基于此,郭仁忠院士认为:智慧城市是若干个信息系统的集成,是体系化的信息系统生态(system of systems),基于共同的设施和数据资源,具有大量共性化的操作,因此智慧城市需要一个操作系统。


理想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是怎样?郭仁忠院士解释说,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有两层意义,一是它可以屏蔽硬件物理特性和操作细节,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便利,二是可有效管理系统资源提高系统资源使用效率。所以,操作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共享资源,提供便利的平台。


智慧城市面临同样的问题,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,基础设施的管理应用,需要一个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系统来统筹协调。由于城市是一个地理空间,所有城市对象(物件、事件)均具有位置(点、域、路径),所有数据都是对对象的描述,所以智慧城市的首要问题是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数字化表达问题。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离不开GIS。”郭仁忠院士说。


为什么GIS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


郭仁忠院士认为,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城市地理环境,也可称为数字孪生城市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可以以位置为纽带,整合各类城市数据。城市数据多源异构、时空交汇,是典型的,十分复杂的大数据。除位置外,很难再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把数据关联起来。


“位置是GIS的强项。”郭仁忠院士说,基于虚拟地理环境,可以将城市的各类数据,如纳税、法人、交通、手机、视频、房地产、社保、户籍等进行整合,形成结构化、可量化分析的数字城市。


“我们做过一个研究,把城市上班族的家庭住址和上班地点进行完整的地理空间表达后,能模拟通勤路网的情况,据此可以进行交通路网优化分析,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。这类研究非常有价值,但这是数据与地理空间关联后才能进行的分析、产生的价值,是通过数字化空间表达才能完成的事情。”


当我们把城市数字化做得非常精细,并对城市各部件完成建模时,就能实现更多应用。例如,一个上千人的大会场出现突发事件,需要进行紧急疏散,盲目指挥不仅效率低,还有可能出现拥挤踩踏事件。如果提前在地理空间中用计算机进行优化,根据出口的数量和位置,做好疏散预案,就可快速疏散场内人员。这是在GIS技术支持的三维空间建模中才能实现的有意义的分析。


郭仁忠院士介绍,目前,GIS在我国电子政务、数字城市、智慧城市各个阶段均有应用。主流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阿里、腾讯、华为、中兴、平安等技术解决方案中都可见到GIS的身影,在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城市,如福州、武汉、深圳、雄安等地区的解决方案中,GIS也是无处不在。


“但是,GIS目前尚不足以胜任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。”郭仁忠院士解释说,智慧城市光有地图是不够的,还需要连续、无缝的可视化城市地理环境。他指出,未来超图等GIS软件企业应以GIS平台为核心,努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。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,其核心要素和能力为:数据集成与融合、可视化表达,以及开放式的二次开发环境。”


在2018 GIS 软件技术大会上,深圳大学和超图就智慧城市操作系统研发达成共识,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双方将秉承开放公平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宗旨,以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为依托,就智慧城市“操作系统”及国产GIS软件平台的前沿技术共同研究,在系统结合、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,并借此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展开全面合作,共同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之道,并将成果产业化、市场化,造福全球用户。


“智慧城市降大任于GIS,GIS从业者应该勇于担当,砥砺前行。”郭仁忠院士说。


智慧城市建设还在路上

郭仁忠院士用“广泛认同,需求旺盛,态势蓬勃”三句话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。他说,有数据表示,全国至少有300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或计划,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在推进相关工作。但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,信息化基础有差异,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,加之智慧城市是新生事物,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,所以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,路径有差异,技术亦有高低之分。


目前,多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践,如阿里在杭州的实践、中兴在银川的实践,深圳市也推出了“宜停车”。但是,大多数成功案例均是一些“点”上的突破,或者是阶段性成果。


郭仁忠院士说,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,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,强调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些“点”上的突破更多的是示范引领,阶段性成果说明已经开始而不是已经完成。所以,还不能说哪个城市已经建成智慧城市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智慧城市将是一个不断演进迭代的进化过程。所以,讲某个城市已经建成智慧城市也是不科学的,只能说谁相对进展快些,或者更有特色些。“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——智慧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。”


“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,智慧城市这条路是非走不可。”郭院士表示,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,交通拥堵、环境恶化、隐私安全等城市问题愈演愈烈,大城市需要更加先进的科学方法如ICT、人工智能等来进行管理。但智慧城市是一个过程,要遵从其发展建设的基本规律,要先打好基础,要一步一步往前走。


“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很到位,但是总体还在初步阶段。”郭仁忠院士说,很多城市都发布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和行动计划,如公安局的智慧公安、旅游局的智慧旅游、交通局的智慧交通等,这些大多都是相通的,如果分头建设,必然会产生两个问题:一是信息孤岛问题,二是重复建设问题。所以,要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统筹协调。


郭仁忠院士认为,要做好统筹协调,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:


第一是标准规范。标准规范是在工程技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,需要时间来逐步建设和完善。


第二是数据共享和网络安全。智慧城市建设要消除信息孤岛,实现信息共享、万物互联,但还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。


此外,数据本身还有一个权属问题,不论是主动采集的数据(如测绘数据),还是是自动沉淀的数据(如手机APP数据),这些数据的使用权、所有权的权属不清楚,都需要法律来界定。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,隐私安全变成了大问题。一旦隐私被别人获取,就可能在网上快速传播,给人们造成巨大伤害。


“我个人认为光靠技术解决不了问题,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。当然,网络发展太快了,相应的法律、法规还来不及完善,有点像一个小孩,由于成长太快会发生成长性骨痛。客观地讲,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,我们应予理解,但这个问题很重要且很急迫,应该引起重视。”郭仁忠院士总结到。


对话郭仁忠


Q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中,哪些新技术值得关注?A

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。这就需要把信息从供给侧推送给需求侧。无论是政务、民生还是产业,都涉及到数据的采集、管理和应用,所以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技术。


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支撑。过去数字城市叫地理空间框架,测绘地理信息在其中发挥框架的作用,虽然现在名称改为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,但是逻辑不变。所有的信息,当它混成一团的时候,人们看不出里面有什么特征和规律,但当我们把信息和其空间位置挂钩时,马上就能发现它的规律、特征或问题。所以,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。现在,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效率大幅度提升,成本大幅度下降,时间大幅度缩短,数据的完备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,这为地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创造了必要条件。


由于技术的成熟、能力的提升,以及很多新的传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,过去很多不敢想、做不到的事情,在今天都可以实现。例如,智慧城市相当于对城市进行可视化三维的重建,现在的效率是十年前的10倍以上。


Q智慧城市最大的推力是什么?A

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的推力是需求牵引。阶段性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后,我们还要做很多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新的事情。新的技术刺激新的需求,新的需求又会促生新的技术,用户需求不断更新,无形当中也敦促技术进步,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。所以,技术和需求是相互促成的。


  

撰文 | 王静静

责编 | 王宇卫


【往期回顾】


  01 大咖谈 | 胥燕婴:产业三大驱动与三大挑战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